元至正年初,陈友谅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官僚地主欺压百姓。至正18年(1358)陈友谅被张定边等将士拥立为汉王,继而又拥立为帝,改国号为汉。至正23年(1360)8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大战,中流矢身亡。张定边强忍悲哀,以舟载陈友谅遗体还武昌,葬于黄鹄山(今蛇山)南麓。
陈友谅身后,群龙无首,起义失败。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张定边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领旧属僧侣,先后垦殖禅田五十多亩,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给,亦可周给贫者。他看到广大贫苦农民因生病缺医少药而走投无路时,于是萌生悬壶义医和取灵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师井之水泡制药茶,广施万民,不求图报。
洪武十年(1377)丁巳十月廿三凌晨,张定边正在西霞山晨练武功。突然林中狂风四起,林木摇曳,落叶纷披。猛一抬头,但见一条斑斓猛虎,正从岗上飞窜下来。那猛虎发现了定边,竟直向他冲来。定边不免有点慌神。赶忙往右边一跳,闪在老虎的旁边,猛一拧身,举禅杖朝老虎前胛叉去。顷刻间,猛虎鲜血直流,脑浆四溅。从这点,可见张定边的武功。
洪武十二年(1379)巳末季春,张定边于紫云室旁立新寺,其规三楹二进,命其名曰“天公案”,并联云“天趣闲中得,公心静里思”。晚年深居简出,终日抄经译注。永乐十五年(1417)丁酉九月十九日坐化,在世春秋九十九,象腊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