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窑使用特制的窑砖和挛窑泥。
窑砖是用来砌筑或修补制瓷窑炉的主要材料,一般长、宽、厚的规格为24×9×3.5(公分)。另有特殊规格的条子砖和烟囱砖等。
制砖的原料为粘性好、耐火度高的山土,经过踩炼、成型、晾晒、烧炼等工序,最后制成窑砖。过去,砖坯一般装进瓷窑烧成“响砖”,现在使用专门的圆窑包烧制。
窑炉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修补或拆倒重新砌筑,所以景德镇有大量拆窑时留下的窑砖头。经过高温煅烧,夹带着火红色和黑釉色的窑砖头被人们广泛地用来砌墙、铺路,使瓷都风貌呈现出一种独有的特色。
挛窑泥取自于田泥,即水田表层下的泥土,因其没有沙石杂质,具有粘性且耐高温。田泥运到窑场后需晒干,便于练制泥料前用水能迅速地将泥块化开。用水搅拌的田泥经过踩练后成为泥浆状的挛窑泥。
景德镇传统瓷窑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窑砖和挛窑泥的制作技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清代镇窑的重新修复,传统窑砖的烧制和挛窑泥制作等传统技艺也被“激活”。
6 产品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5年4月15日起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5年第63号)。
6.1 一、地域保护范围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以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景府文[2004] 41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浮梁县所辖行政区域。
6.2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青花瓷、玲珑瓷、高温颜色釉瓷、粉彩瓷、新彩瓷。(二)制作工艺。
1、原料:选用保护范围内所产的原料:高岭土、瓷石、釉果、釉灰。高岭土含铁量在0.7至1%,瓷石含铁量0.4至0.7%。要求原料精选,漂洗干净。
2、原料加工:用传统工艺原料经破碎、研磨、过筛、除铁、陈腐制成坯泥、釉料。
3、成型:根据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可塑法、浇注法、手工技艺法成型。
4、施釉:根据产品不同器型,分别选用汤釉、浸釉、沾釉、喷釉、涂釉的施釉方法。釉层厚薄得当,均无缺损。
5、烧成:高温一次氧化――还原焰烧成。
(三)外观特色及理化指标。
1、外观特征。
白里泛青、色泽浑厚、瓷质细腻、釉色莹润、清雅透亮。加上各类艺术装饰后,呈现各类瓷器的特色。
①青花瓷:色调青翠欲滴、经久不褪;纹样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面晶莹柔润、白里泛青。
②玲珑瓷:瓷里显现透亮釉纹图案,精巧细致,玲珑剔透、碧绿透亮。
③高温颜色釉瓷:釉面如镜,五彩缤纷,犹如朝霞、彩虹,美不胜收。
④粉彩瓷:画底有层玻璃白,画浮玻璃上,色彩丰富,“脂粉”柔和,纹样凸起,立体感强。
⑤新彩瓷:彩料直接附着瓷面,料薄而鲜艳明快,画面明亮逼真、生动自然、不脱落褪色。
2、理化指标。
①瓷体吸水率不大于0.5%。
②热稳定性:(指餐饮器皿)从16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③铅、镉溶出量:铅溶出量不大于1.0mg/L ,镉溶出不大于0.2mg/L。显微结构游离石英含量8至22%,莫来石含量20至30%,玻璃相含量为50至60%。
6.3 三、专用标志使用
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