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淘网,甄选柴米油盐酱醋茶、肉食禽蛋水产海鲜和零食地方特产,为您生活的每一天提供新鲜。
当前位置:鲜淘网 > 特产 > 地方特产 >

霍邱柳编

来源:鲜淘网 2024-11-14 09:08:55      鲜淘网 手机版

霍邱柳编


  
  介绍:

 霍邱柳编,系指安徽省霍邱县的柳编工艺品,历史悠久,起源于周朝,始兴于明代,再兴于清代。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几十种的家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技巧。年年翻新创样,样品达2000多个种类,不但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而且还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霍邱柳编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并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中国文化部的公告,2010年,安徽省霍邱县申报的霍邱柳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Ⅶ-55,遗产类别为:传统技艺。. 2008年,霍邱柳编和黄岗柳编合并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Ⅷ—26,名称为:淮河柳编工艺。

 名称:淮河柳编制作技艺(皇岗柳编、霍邱柳编)

申报单位:阜阳市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

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梁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

柳编工艺精美,历代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过着色、煊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朴素大方,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序复杂,如刮皮、烘烧,做起来特别辛苦,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面临濒危境地。.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霍邱柳编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

保护范围

  霍邱柳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临水镇、周集镇、城西湖乡、宋店乡、新店镇等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霍邱柳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霍邱柳编
  

1 生产情况  

霍邱县位于淮河南岸,有着悠久的杞柳种植历史。杞柳是水生植物,是沿淮滩涂地上的原生品种,当地百姓在与时而发生的淮河洪灾斗争的过程中,学会了利用杞柳“编筐打篓”满足生活需要。但只是编织粪筐、抬篮之类简单生产工具的原材料,21世纪初前后才形成了产业优势。该县将杞柳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着力进行培育,优化结构,壮大规模,使基地面积每年以3000亩的速度递增。2010年,全县杞柳种植总面积达10万亩。为柳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1世纪初,霍邱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千家万户与龙头企业并进,先后培植壮大亿元企业2家,成立了“安徽省柳编产业协会”,投资2000万元兴建占地120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柳编市场,2005年,县里又帮助龙头企业安徽庆发集团向国家财政部等单位争取生产基地建设和柳编深加工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庆发和华安达两个集团拥有直属分厂近50家,覆盖沿淮沿湖20多个乡镇,辐射鲁、豫、浙等7个省市;“庆发湖”、“华安达”还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杞柳的种植和生产结构得到优化,柳编工艺品由过去单一的100多个发展到八大系列20000多个品种,深加工企业拓展到深圳、东莞等地,产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信息

猜你喜欢

  •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     连环砂仁属多年生草本,高2至3米......

  • 南川大树茶

    大树茶故里——南川   南川茶(学名:Camellia nanchuanica)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阔叶林里,目前尚未由人工引......

  • 文山三七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

  •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方漆器开始只会利用牛马皮脱胎,经 过二十九道生产工序,制成烟叶盒,专供少数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渐生产皇宫中用的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