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淘网,甄选柴米油盐酱醋茶、肉食禽蛋水产海鲜和零食地方特产,为您生活的每一天提供新鲜。
当前位置:鲜淘网 > 特产 > 地方特产 >

舟山带鱼

来源:鲜淘网 2024-11-12 09:45:18      鲜淘网 手机版

舟山带鱼


  
  介绍:

舟山带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是舟山渔场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舟山带鱼显著特征为眼睛为黑色,有鳞片且容易脱落,骨小体肥,背脊上无凸骨,肉吃起来更嫩。舟山带鱼营养丰富,蛋白质丰富,营养价值高,并含有其他渔场带鱼没有的DHA成分。舟山带鱼柔韧度高,托住带鱼中间,能挂到底,形成倒U字形。新鲜的舟山带鱼是可清蒸,且鲜而不腥,且无其他地方带鱼的大骨粒异物感,在海内外备受欢迎,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带鱼”。

1地域范围

 

产品地标图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2特定品质

 

舟山带鱼 

舟山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 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1996年3月中旬浙江有一渔民曾捕到一条长2.1米、重7.8公斤的特大个体,这条“带鱼王”后来被温岭市石塘镇小学的生物博物馆收藏。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3文化典故

 

带鱼是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是指大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其产地在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在历史上,四大鱼类是舟山渔场的代表性鱼类。2002年,舟山市带鱼产量约17万吨。 舟山带鱼以其肉厚而油润,味鲜为特点,誉满海内外。红烧、清蒸、咸制、风晒等吃法多样。 

4国家地理标志带鱼

 

舟山带鱼是全国首批海鲜类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拥有者,迄今为止也是唯一。按照惯例,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15%~80%,甚至更多,安吉白茶、临海蜜橘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舟山带鱼品质名扬海内外,不少商贩拿其他地方带鱼冒充舟山带鱼牟利,在我国市场上,有40%左右的带鱼来自越南,更多是来自南海等其他海域的带鱼。这些地方的带鱼头更凸出,背上有一粒粒凸起点,皮很厚,不易刮伤,鱼鳞也不易脱落,肉质不如舟山带鱼。

5舟山带鱼产地——舟山渔场

 

舟山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也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海域范围在北纬29°30’——31°00’,东经125°以西,常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陆地平均气温16.4°,海洋平均水温18°,为北半球黄金分割线气候地带。这里其水质资源处于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为江水与海水的交汇口和江浙沿岸、台湾海峡暖流与黄海寒流的交汇之处,系我国沿海低盐海域,海水的年平均盐度为20.56‰。且舟山群岛拥有1339个岛屿,为中国沿海第一大群岛。岛海间水流急缓相交,水域浑浊,饵料丰富,海底平坦,海床宽阔。海水深度一般在20——40米,太阳光可直射海底,生物的光合作用强。

6舟山带鱼与其他地方带鱼的区别

 

舟山带鱼是冷水带鱼,个头小,肉薄细腻有咬滞,个头一般在一米以下,脊背无石骨,口感更加好。而热水带鱼,以常见的南海带鱼为例,南海地处热带,南海带鱼生长快、肌肉松、个体大,热水带鱼大的有一米多长,吃起来肉感粗糙、松懈,无咬滞,有大骨粒。

从外形看,舟山带鱼小而窄,身宽多在4cm~7cm,身长在40cm~60cm,南海带鱼比较庞大,身宽多在6cm~10cm,身长在1米左右。其次看背鳍,舟山带鱼较小,南海带鱼较大。另外还可以通过眼睛的颜色来辨别,舟山带鱼通常是黑色的,南海带鱼一般呈绿色。南海带鱼吃起来体内有颗粒状的硬骨,而东海带鱼没有。

猜你喜欢

  •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     连环砂仁属多年生草本,高2至3米......

  • 南川大树茶

    大树茶故里——南川   南川茶(学名:Camellia nanchuanica)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阔叶林里,目前尚未由人工引......

  • 文山三七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

  •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方漆器开始只会利用牛马皮脱胎,经 过二十九道生产工序,制成烟叶盒,专供少数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渐生产皇宫中用的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