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揉捻
揉捻是江山绿牡丹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江山绿牡丹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江山绿牡丹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江山绿牡丹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4 制作工序
茶树芽叶萌发早,芽肥叶厚,持嫩性强,故当地茶农有早采嫩摘的习惯。
一般于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为保证茶叶质量,以传统工艺制作,经摊放、炒青、轻揉、理条、轻复揉、初烘、复烘等工序。
炒青特点为:一人炒制,一人摇扇,摊凉过程亦需煽风凉却。成品条直形状自然,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碧绿清澈,芽叶朵朵分明,叶色嫩绿明亮。
根据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所赋谢赠仙霞山茶诗,可知早于宋代,该茶品已臻佳境。1982年被商业部列为全国名茶;民国时期绝迹。
5 获得奖项
新中国建立后,于1980年恢复试产。1982年改用现名,并获中国名茶的称号。1985、1986年连续被评为浙江省优胜名茶.
2001年浙江省首届精品名茶展示会,江山绿牡丹茶获名茶金奖。2001年5月份参加了北京2001中国国际名优茶茶文化展览会,江山绿牡丹茶荣获全国无公害名茶称号;2001年6月份江山绿牡丹茶又荣获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1月份在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江山绿牡丹茶再次荣获全国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