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开鲁红干椒,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鲁县是中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开鲁红干椒皮红肉厚、色质纯正、果实细长、品质优良,产品销往中国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1 开鲁红干椒
冠以“道德红”美称的拳头产品的开鲁红干椒在开鲁县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远销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国内的21个省、自治区、市。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网络。在国内已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在国际市场也有较高的声誉。
2 产地环境
开鲁县是内蒙古古县之一,土地资源丰富,县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以黑白相间五花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适中,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3100小时左右,年降水在340毫米左右,虽然降水少,但88.6%都集中在作物生长的5~9月份,属雨热同季,条件极适宜红干椒的生长。
3 品质特点
据《开鲁县志》记载:红干椒在开鲁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规模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是非常有特色的农产品,其皮红肉厚、色质纯正、果实细长、品质优良,除维生素、辣椒素和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比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较高外,还具有特别香浓的辣味,被称为“香辣型”,是辣椒中之上品,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4 种植情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鲁县就有部分乡镇村在一家一户的庭院中零星种植,由于红干椒价格明显高于玉米每市斤0.20元的四至五倍,农民就对种植红干椒有很好的认识,但当时农副产品处于统供统销,红干椒受到收购量的限制,人们只限于庭院种植,扩大不了生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销售红干椒逐步走入市场化运营,种植红干椒的农户,开始试着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在逐渐交易良好的情况下,把红干椒也由当地市场摆到了外地市场。如道德镇道德村的几户农民,就把自己种的红干椒加工成各种辣椒碎摆到了沈阳、大连的集贸市场,经过几年交易,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红干椒的价格也由每市斤1.00元涨到1.50-2.00元,亩效益超过了千元,这在种植业上是个突破。从此,红干椒也由庭院走向了大田,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当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开鲁县红干椒种植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不足1万亩。而且90%以上集中在道德镇,其它乡镇如大榆树镇红星村,黑龙坝镇二道湾村也有少部分种植。1999年,开鲁县在全县范围内发展订单农业,以最低保护价,红干椒每市斤2.00元的价格与山东等地大客商签订种植合同,确保种植1亩地红干椒收入在1000元以上,保护了农民利益;二引进新品种,从韩国、山东等地引进国内外适销对路的金塔、益都红、红龙三号等优良品种,通过新品种打开国内外市场;三制定规范化红干椒优质高产栽培模式,全部采取育秧移栽,地膜覆盖,以提高红干椒产量、品质,创开鲁品牌;四签订单种红干椒与乡镇实绩考核挂钩,引导农民种红干椒。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2001年20万亩,2002年35万亩,2003年45万亩,2004年31.4万亩。 2009年,开鲁县共种植红干椒20多万亩,其中红鲜椒10万多亩,分布在全县十二个镇场、100多个嘎查村,据估算,亩产平均达到2000斤左右,亩效益达2000元以上,成为开鲁农民致富增收的“铁杆”庄稼。
5 产品加工
为扩大开放招商和合作领域,使红干椒产品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从2000年起,每年8月份,开鲁县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开鲁红干椒节”。这个红干椒的盛会不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带来了无限商机,各地客商慕名而来,到2011年,山东飞达集团投资2亿元年产4万吨辣椒酱系列产品和辣椒素提取项目已投产达效;开鲁人禾斋红干椒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年产5000吨辣椒系列食品加工项目正开工建设;北京客商投资5000万元年产300吨辣椒红色素生产项目、大连吉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产1万吨红干椒系列产品加工项目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