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商州枳壳是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三湖镇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等特点,商洲枳壳在国内销售良好,在国际市场同样享有盛誉。
江西樟树市(原清江县)古称“商州”,素有“枳壳之乡”的美誉,早在800多年以前,这里出产 的枳壳称为“商州枳壳”,享有盛名。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在他著的《本草纲目》 中说:“枳壳……以商州者为佳”。
桔壳是指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干燥成熟之果实。酸橙,常绿乔木。枝三 棱状,有棘刺。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叶翼较大,叶柄较长。果实圆形或扁 圆形,果皮粗厚,橙红色或黄褐色,果味酸。叶、花、果均有香气。
枳壳,性微寒,味苦酸,是中国传统的地道药材。它具有破气消积的功能,主治食 积、胸腹气滞、胀痛泻痢、大便秘结、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病症。另外,枳壳还含有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
1964年,在全国中药材质量评比会上,清江枳壳荣获第一名。
商州枳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历史
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本草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纲目》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一来源,以果实大小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用情况相同。
性状
果实呈半球形,直径3-5.5cm。外皮绿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散有众多小油点,中央有明显的花柱基痕或圆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0.6-1.2cm,黄白色较光滑,略向外翻,有维管束散布,边缘有棕黄色油点l-2列。质坚硬,不易折断,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囊内汁胞干缩,棕黄色或暗棕色,质软,内藏种子。中轴坚实,宽5-9mm,黄白色,有一圈断续环列的维管束点。气香,味苦、微酸。以外果皮色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
品质特色
经商品鉴定,商洲枳壳包括原产新干的臭橙和香橙两个品种,以臭橙为主。
1、商洲枳壳的外部感官特色;外形干品横剖面果肉厚度0.6-1.2厘米,黄白色,外翻如覆盆状(古人称之翻肚如盆口,唇状),边缘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外表面呈绿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瓤瓣数11—14,呈菊花状排列,汁囊干缩后呈红棕色或黑褐色。上述特点中与其它枳壳品种相比,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等特点表现突出。 香气商洲枳壳橘柚浓郁的特殊香气,产地群众称之为“臭橙”,其“臭”字的含义在于“过香”。
2、商洲枳壳的内在质量 枳壳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的有效成份包括挥发油、总黄酮甙(橙皮式、柚皮甙)和有机碱(辛弗林、N—甲基酷胺)等。 据徐国匀等编纂《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提供的数据,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数十个枳壳品种中,挥发油、总黄酮甙和生物碱含量指标以原产新干的臭橙枳壳为最高,说明臭橙枳壳的内在质量是出色的。
药理特效
商洲枳壳作为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的有效成份包括挥发油、总黄酮甙(橙皮式、柚皮甙)和有机碱(辛弗林、N—甲基酷胺)等。商洲枳壳、黄皮酸橙和酸橙×枳枳壳的理化及感观性状以及不同产地的商洲枳壳的理化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商洲枳壳在内在理化性状和外在感官性状等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黄皮酸橙和酸橙×枳枳壳,且种植于新干的商洲枳壳品质最优。认为商洲枳壳的优良品质与原产地新干利用潮土或耕作红壤种植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的光、热、水条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