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生物特性
锥栗,俗称榛子、壳斗科栗属落叶树种。是一年种百年收果树,盛果期50-80年,种植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嫁接锥栗3-4年后投产、栽种省工、成本低、产量稳定,我省闽东、闽西北海拔300-1000米的半山区均可栽植,适合山区发展。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8-17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圆形,叶缘锯齿具芒尖。雄花序生小枝下部叶腋,雌花序生小枝上部叶腋。壳斗球形,带刺直径2-3.5厘米;坚果单生于壳斗,卵圆形。种子含有淀粉,属淀粉植物。
8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4年,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建瓯锥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对建瓯锥栗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8.1 地域保护范围
建瓯锥栗原产地域范围以福建省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建瓯锥栗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瓯政[2003]53号)、《关于要求将建瓯锥栗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中地域范围的补充说明的报告》(瓯政[2003]9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即:福建省建瓯市所辖行政区域。
8.2 质量技术要求
(1)品种:白露仔、处暑红、温洋红、油榛、乌壳长芒、黄榛、大尖嘴、蔓榛、材榛、长芒仔、圆蒂仔、薄壳仔等12个品种。
(2)栽培:采用锥栗种子培育适生苗作砧木,选用建瓯锥栗品种穗条进行嫁接。采用修剪、疏花疏果等方法进行花果量调节。
(3)采收:总苞呈黄色并自然开裂,坚果呈棕褐色和红褐色并具光泽时采收。
(4)坚果特性:坚果果粒均匀、外观亮泽、果仁饱满,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栗味浓郁,肉质细嫩,单果重≥6.5g。鲜果状态下180天以内,鲜果蛋白质≥6%;淀粉55%-70%;脂肪≤3%;水溶性总糖≥9%。
8.3 专用标志使用
在建瓯锥栗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建瓯锥栗“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建瓯锥栗“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