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淘网,甄选柴米油盐酱醋茶、肉食禽蛋水产海鲜和零食地方特产,为您生活的每一天提供新鲜。
当前位置:鲜淘网 > 特产 > 地方特产 >

南日鲍

来源:鲜淘网 2024-11-16 09:33:39      鲜淘网 手机版

南日鲍


  
  介绍:

南日鲍,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海域特产,采用南日岛自己培育的苗种,因其生长水质清新、气候适宜,味道鲜美独特,以南日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作为饵料,接近天生的绿色食品而饮誉天下,一枝独秀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 品质特点

南日鲍鱼是南日海域特产,采用南日岛自己培育的苗种,味道鲜美独特色彩鲜明,壳孔有3~5个,

并且壳孔周围有上突起,附有独特藤壶,以南日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龙须菜作为饵料,鲍鱼体肥壳艳,鲍肉细嫩,味道鲜美独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物质,煮熟后鲍肉不会明显收缩,接近天生的绿色食品而饮誉天下。鲍鱼古称“腹鱼”,又有“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等别名。鲍鱼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鲍肉含蛋白质40%,肝醣33.7%,脂肪0.9%,并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鲍鱼属于低胆固醇的食品,不易造成人体胆固醇的上升,维生素E含量丰富,是预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食品。鲍壳还可作为中药“石决明”使用。

2 产地环境

南日鲍产于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大岛——南日岛,南日岛有“鲍鱼岛”之称,这里水质清新、水温适中,鲍鱼适合生长的水温是摄氏10~28度,南日岛的海域水温合适;除此之外,这里水流急,没有工业污染,各项指标都非常适合养鲍鱼。南日岛原来是海带、紫菜的重要产地,丰富优质的海带、紫菜资源为鲍鱼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3 生产情况

南日岛并非鲍鱼的原始产区,20世纪90年代前当地很多老百姓根本都没见过鲍鱼,有人甚至还把鲍鱼形象地称为“牛眼睛”。1998年,村民魏九富从大连引进了5万多个鲍鱼苗在南日岛养殖,引起不小的轰动。魏九富带头进了鲍鱼苗,一养就成功了。于是岛上不少原来养的渔民都纷纷改养鲍鱼。

南日岛本来以海带、紫菜养殖为主,魏九富发财后的短短三年时间,南日岛30%的渔民都养上了鲍鱼,养殖面积一下子扩大到80亩海域。2003年,大连鲍鱼苗培育场技术员林河春用当地的皱纹盘鲍鱼为母本,以日本盘鲍鱼为父本,杂交出本地的鲍鱼苗。这种苗因为整个繁殖过程都在岛上进行,成活率高,并省去了高额的运费,很快就吸引了养殖户前来购买。鲍鱼苗卖得快了,林河春的提成就高了;2006年,他所在的育苗场一年就卖出价值500万元的鲍鱼苗,他的提成也非常可观,差不多五六十万元。高提成很快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前来南日岛育苗,短短的两年时间,南日岛的鲍鱼育场就达到三十多家。如今养殖户们不再需要到外地进苗,养殖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由于南日岛的养殖环境非常适合鲍鱼的生长,2007年9月,南日岛的鲍鱼获得“国家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正式批准,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了。2007年全岛共卖出3000多万个鲍鱼,收入达到5亿多元,占南日镇经济收入的60%,岛上不少渔民因为养鲍鱼都变成百万富翁。仅仅10年时间,南日岛就从过去一个不养殖鲍鱼的小岛发展成鲍鱼、鲍鱼饵料一条龙养殖的岛屿,与鲍鱼有关的产业,2007年产值达到8亿元。2009年,由南日鲍协会申请注册的“南日鲍NANRIABALONE及图”商标日前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功,南日海域海上浮筏式网箱养殖发展到鸟屿、东头屿、浮屿、沃仔里、西罗盘、线屿六大基地,存养南日鲍2.3亿只,鲍鱼养殖网箱达1.88万箱,是中国最大的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基地,产值近10亿人民币,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南日岛已成为中国鲍鱼的主要产地之一。

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9月6日起对南日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7年第136号)。

5 保护范围

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关于请求界定南日鲍鱼(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报告》(莆秀政〔2006〕19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所辖行政区域。

猜你喜欢

  •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     连环砂仁属多年生草本,高2至3米......

  • 南川大树茶

    大树茶故里——南川   南川茶(学名:Camellia nanchuanica)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阔叶林里,目前尚未由人工引......

  • 文山三七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

  •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方漆器开始只会利用牛马皮脱胎,经 过二十九道生产工序,制成烟叶盒,专供少数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渐生产皇宫中用的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