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淘网,甄选柴米油盐酱醋茶、肉食禽蛋水产海鲜和零食地方特产,为您生活的每一天提供新鲜。
当前位置:鲜淘网 > 特产 > 地方特产 >

辽中鲫鱼

来源:鲜淘网 2024-11-01 09:47:56      鲜淘网 手机版

辽中鲫鱼


  
  介绍:

辽中鲫鱼,辽宁省辽中县特产。辽中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辽中县各水体普遍养殖,得名“辽中鲫鱼”。2011年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辽中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可食率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鳞片紧密耐运输。为确保辽中鲫鱼的质量安全,辽中县制定了辽中鲫鱼地方生产标准,针对从产地环境、鱼种、养殖模式、饲料、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环节,确定了规范和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出口水产品的标准。有7600吨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1000吨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泉城”牌辽中鲫鱼在中国沈阳国际农博会上连续五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从而也标志着辽中鲫鱼步入了高品质、高效益发展之路。据了解,辽中县作为沈阳市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每年要提供沈阳市民餐桌上三分之一的淡水鱼。全市精养鱼池共计18万亩,辽中县就有8万余亩,占全市精养鱼池总面积的45%。每年能生产鲫鱼、花鲢、镜鲤、草鱼等无公害淡水鱼10万吨,占全沈阳市产鱼总量的52%。辽中县的淡水鱼不但供应国内的沈阳、黑龙江、吉林等市场,还出口到韩国和俄罗斯,年总产值达15亿元。辽中鲫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辽中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可食率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鳞片紧密耐运输

为确保辽中鲫鱼的质量安全,辽中县制定了辽中鲫鱼地方生产标准,针对从产地环境、鱼种、养殖模式、饲料、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环节,确定了规范和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出口水产品的标准。有7600吨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1000吨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泉城”牌辽中鲫鱼在中国沈阳国际农博会上连续五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从而也标志着辽中鲫鱼步入了高品质、高效益发展之路。

据了解,辽中县作为沈阳市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每年要提供沈阳市民餐桌上三分之一的淡水鱼。全市精养鱼池共计18万亩,辽中县就有8万余亩,占全市精养鱼池总面积的45%。每年能生产鲫鱼、花鲢、镜鲤、草鱼等无公害淡水鱼10万吨,占全沈阳市产鱼总量的52%。辽中县的淡水鱼不但供应国内的沈阳、黑龙江、吉林等市场,还出口到韩国和俄罗斯,年总产值达15亿元。

辽中鲫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 品质特色  

辽中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辽中县各水体普遍养殖,得名“辽中鲫鱼”。

辽中鲫鱼个体重350克以上,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各鳍条呈青黑色,鳞片紧密,适于长途运输,经26-28个小时长途运输到韩国,鳞片保持完好,无脱落。辽中鲫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经检测,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16.30克,脂肪1.5克,钙55.2毫克,磷150毫克,铁2.5毫克。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还有多种维生素。

2 生产情况  

“辽中鲫鱼”是辽中县的传统产品,是辽中人的骄傲。据辽中县志记载:

辽中县境内自然水域盛产鲫鱼, 到2008年底,辽中县有1585户养殖户养殖辽中鲫鱼,面积达6万亩,产鱼7.5万吨,产值10.4亿元,是闻名中国的鲫鱼养殖生产基地。省、市、县三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辽中鲫鱼养殖基地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到“十二五”期末将实现养殖规模10万亩。同时,辽中鲫鱼也被沈阳市政府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泉城”商标,辽中鲫鱼也于2006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06-2010年,“泉城”牌辽中鲫鱼连续五届在中国沈阳国际农博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

2008年,辽中县水产协会成立了特邀院士工作站,把院士工作站建在了庄稼院,建在了池塘边,形成了院士+协会+基地+养殖户全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     连环砂仁属多年生草本,高2至3米......

  • 南川大树茶

    大树茶故里——南川   南川茶(学名:Camellia nanchuanica)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阔叶林里,目前尚未由人工引......

  • 文山三七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

  •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方漆器开始只会利用牛马皮脱胎,经 过二十九道生产工序,制成烟叶盒,专供少数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渐生产皇宫中用的凤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