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台头西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澈甘甜的大清河水、肥沃的黑土地及多年的种植经验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的台头西瓜。淳朴豪爽的台头人民把家乡最好吃的礼品奉献给消费者,让大家共享丰收之果,共感大地之恩。据史料和《静海县志》记载: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于公元1767年、1770年和1794年三次驾临台头,并建有行宫一座。瓜农献瓜于圣前,乾隆吃后赞不绝口,称其为消夏珍品,亲点为宫廷贡品,特赐“福”字一个,意在借甜甜的西瓜祝万民同福,此后台头西瓜名声大振,畅销不衰。美丽的历史故事,使台头西瓜更富有传奇色彩和文化价值。进入新世纪,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冷棚西瓜新技术的引入,使西瓜种植模式得到根本改变。冷棚西瓜嫁接技术既解决了西瓜“一年种七年闲”的难题,又改变了只有夏天才能吃到西瓜的历史。
台头西瓜,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台头镇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台头西瓜有上千年的历史,清澈甘甜的大清河水、肥沃的黑土地及优质的气候条件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的台头西瓜,自古以来以其皮薄、瓤甜、沙脆而闻名冀中,并曾受乾隆皇帝的夸奖,荣获2007年科宝·博洛尼杯中国西甜瓜擂台赛优秀奖。
1品质荣誉
台头西瓜自古以来以其皮薄、瓤甜、沙脆而闻名冀中。2006年,台头镇西瓜合作社以“弘历福”作为商标已申请注册。[2]2007年,受科宝·博洛尼杯中国西甜瓜擂台赛组委会之邀,台头“弘历福”牌西瓜参加了此项比赛。在有全国十几个省市参加的北京大兴西瓜节——科宝·博洛尼杯中国西甜瓜擂台赛上,台头西瓜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甘甜的口感等综合优势,获得了优秀奖。
2产地环境
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台头西瓜有上千年的历史,清澈甘甜的大清河水、肥沃的黑土地及优质的气候条件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的台头西瓜。台头镇地处大清河两岸,东淀洼内,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主要生产棉花,西瓜等经济作物。尤其西瓜驰名津冀两地。有津冀两地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场。台头镇耕地土壤肥力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无工业污染,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被市命名为无公害蔬菜、西甜瓜种植基地。气候方面,静海县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且冷暖多变,降水量较冬季偏多,较夏季偏少,空气干燥,风速大,蒸发强,因而形成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夏季:是全年温度最高季节,气候闷热。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潮湿多雨,雨量高度集中。历年各月日照时数最长月份出现在5月为1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6.8mm。较多的日照时间和集中的降水,对瓜果的糖分积累有利。
3历史渊源
台头,位于大清河下游,据史料和《静海县志》、《清实录·高宗实录》、《大城县志》记载:清朝时,康熙、乾隆皇帝为了南巡,在这里建立了台头行宫,以供皇帝居住。乾隆皇帝在位时,曾于1767年3月30日(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乙丑)、1770年4月10日(三十五年三月壬辰)、1794年4月20日(五十九年三月戊申)前后三次驻跸台头行宫。他第一次在这里驻跸时,便和台头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将亲笔写的“福”字赠予“郝氏祠堂”。为了感谢皇帝对台头人民的关心,后来这里的人民便将地方特产,台头西瓜作为贡品觐献给了他。由于乾隆皇帝和台头人民感情至深,他在即将离位时,还不顾84岁的高龄于1794年4月20日(五十九年三月戊申)专程看望了台头人民。由于乾隆皇帝名弘历,他又给台头人民书写过“福”字,故这里的西瓜商标注册为“弘历福”。
4生产情况
到2011年,台头西瓜种植面积2000多公顷,种植模式包括暖棚、冷棚、拱棚及地膜覆盖4种,年产优质西瓜10.8万吨,销售收入2.16亿元。同时,在静海临海示范区内,台头镇建立了生态园,生态园是集农产品采摘、劳动体验、户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台头西瓜则是生态园的主导产品。台头西瓜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声望日渐提高,这将有效地提升生态园的游客吸引力,也将间接地提高临海示范区内蘑菇采摘等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以一产带动三产,推动静海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下游产业方面,台头西瓜作为静海的优质农产业,走上了“高质高价”道路,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产品的农超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产业附加值、瓜农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台头西瓜也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