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淘网,甄选柴米油盐酱醋茶、肉食禽蛋水产海鲜和零食地方特产,为您生活的每一天提供新鲜。
当前位置:鲜淘网 > 特产 > 地方特产 >

张家湾葡萄

来源:鲜淘网 2024-10-20 09:43:05      鲜淘网 手机版

张家湾葡萄


  介绍:

古镇张家湾有着上百年的葡萄种植历史,素有“北京吐鲁番”、“京郊葡萄之乡”的美誉,以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品质好著称。镇内现有葡萄种植面积7000余亩,种有维多利亚、贵妃玫瑰、红双味、巨玫瑰、龙宝、茉莉、红皇后等各式葡萄品种130余个。

1品种介绍

古镇张家湾有着上百年的葡萄种植历史,素有“北京吐鲁番”、“京郊葡萄之乡”的美誉,以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品质好著称。镇内现有葡萄种植面积7000余亩,种有维多利亚、贵妃玫瑰、红双味、巨玫瑰、龙宝、茉莉、红皇后等各式葡萄品种130余个。

2品质荣誉

该镇出产的葡萄还顺利通过了有机果品认证,并先后获得了北京第三届农博会精品奖、第五届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其中,贵妃玫瑰、黄意大利、美人指、奥古斯特等 9个品种的葡萄还连续三年被评为奥运推荐果品,粉红亚都蜜、维多利亚、里扎马特3个品种被评为“中华名果”。

3生产情况

张家湾镇以“打造漕运古镇,建设幸福张家湾”为主导,紧密结合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需要,充分挖掘漕运文化,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葡萄文化产业,打造张家湾葡萄品牌。建成了汇集世界各国名优葡萄品种,集观光、采摘、休闲、科普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葡萄主题观光园——北京葡萄大观园,成为京郊著名果品生产、研发、深加工基地。随着全镇葡萄产业的发展,以葡萄采摘为主的采摘园遍布全镇。葡香东苑、环美采摘园、瓜厂洪喜采摘园等规模采摘园每年都接待大批游客前来尝鲜。

在大力普及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葡萄种植方式的同时,张家湾镇采取“早熟品种进温室、晚熟品种延迟采摘和保鲜贮存均衡上市”的方式,进一步延长了葡萄采摘季,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颜色、肉质、果形、风味的健康优质葡萄供应市场。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制定扶持奖励政策,对温室大棚种植、葡萄品种开发及深加工等给予每亩500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大力推进葡萄种植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葡萄业扶持资金近1700万元。

该镇依托北京葡萄大观园的开发建设,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生长习性,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带动周边700余户农民提高葡萄种植水平。除此之外,还大力发展葡萄果品的深加工业,研发出葡萄汁、葡萄果酱、葡萄酒等深加工产品,并投资200万元建立占地650平方米的葡萄酒酒库,利用应季鲜食葡萄现场制作葡萄酒。

据了解,通州区张家湾镇成立的葡萄产销协会,吸收会员110名,并建成200亩葡萄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解决农民销售问题。

4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巨峰、京亚、玫瑰香、意大利、里扎马特、矢富罗莎等优质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地下水位0.75m以下。土壤pH值为7.5至8.1,有机质含量≥1.2%。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采用扦插和嫁接育苗方法。

2.定植:定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棚架定植密度≤3000株/公顷,篱架定植密度≤6600株/公顷。

3.产量控制:每公顷产量≤22500kg。

4.肥水:每年每667㎡(亩)施用腐熟有机肥基肥≥3吨。采收前10天停止灌水。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生产调节剂。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依品种特性,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时,可以开始采收。中午气温过高时停止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穗整齐,果粉完整,果皮中厚,果表呈现本品种特色;果肉细腻,糖酸比合理,适口性好。

2.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猜你喜欢

  •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     连环砂仁属多年生草本,高2至3米......

  • 南川大树茶

    大树茶故里——南川   南川茶(学名:Camellia nanchuanica)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阔叶林里,目前尚未由人工引......

  • 文山三七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

  •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方漆器开始只会利用牛马皮脱胎,经 过二十九道生产工序,制成烟叶盒,专供少数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渐生产皇宫中用的凤冠......